admin 發表於 2019-7-23 13:12:43

新疆塔城老風口的美麗嬗變

塔城地區老風口林帶(2018年7月10日無人機拍攝)。 □塔城地區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办理中间供圖

7月11日,額敏縣康景農業專業互助社社員在老風口打理景觀樹。陳晨 攝

        7月的新疆塔城地區老風口,是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白日深呼吸,晚上數星星。這裡杰出的生態環境已悄然成為塔城地區的一張綠色咭片!”這是塔城地區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办理中间護林員祁衛民的亲身感觉。

        老風口地處塔城地區托裡、額敏兩縣交壤處,是世界闻名的風區之一,過去经常刮起10級摆布的大風,夏日飛沙走石,冬日大風卷著積雪向來往車輛“橫沖直撞”,人員、牲口傷亡情況時有發生。

        20多年來,一代代塔城人矢志不渝、無私奉獻,在風口植樹,在荒凉上造林,創造了“荒野變林海”的綠色奇跡。“往日的老風口,现在成为了當地苍生的‘幸福口’!”7月11日上午,塔城地區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办理中间副主任邵仰文說。

        植樹造林 阻擊風沙

        在老風口生態林區,來自塔都会阿西爾達斡爾族鄉赤漢格爾村的村民金光玉承包了2000畝林地、800畝耕地。“我在這裡承包林地的目标就因此地護林,讓成活的樹不死!”金光玉說,“我種植的800畝玉米,加之補助的錢,一年也有七八萬元收入。”

        這在之前想都不敢想。金光玉至今還清楚地記得10多年前剛來老風口時的場景:“炎天還好一點,年龄季節這裡的風沙大得很,有時候一刮起來,把車的油漆都給打掉了,冬季風吹雪時,你乃至看不到前面一兩米遠的路面。”

        為改良老風口的生態環境,從1993年起,國家和自治區核准托裡縣老風口生態工程立項,開始種植沙棗樹減脂,、榆樹、楊樹等生態林。在自治區計委、財政、林業、交通等有關部門的鼎力支撑下,塔城地委、行署組織塔額盆地各族群眾與風沙進行奋斗,全地區共出動義務工53.3余萬人次。經過20多年的治理,老風口區域生態建設面積達12.6萬畝,生態治理结果顯現。在老風口的必經之路未上市,、省道221線兩旁,已构成28公裡長、3公裡寬的防護林帶。

        今朝,“喬灌草相結合,片帶網一體化”的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在老風口已然成型。往日狂風如猛獸的老風口,比年來再也沒有發生因暴風雪酿成的傷亡变乱。

        在老風口生態林區,省道221線兩旁的林帶裡樹木茂盛,長勢喜人。

        風小了、樹多了,環境改良了。近幾年骨質增生,來,處在老風口的托裡縣多拉特鄉冬古列克村,遷走10多年的上百戶村民又搬了回來,依照生態林、經濟林和農作物間作模式,从新在老風口扎根、糊口。

        綠色銀行 惠民利農

        7月10日,走在額敏縣康景農業專業互助社景觀樹種植區,滿眼的綠色讓人心醉。

        “你們看,這千畝林地既是一處自然氧吧,又像‘綠色銀行’,每一年能給我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看著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景觀樹,互助社負責人陳強感触很欣慰。

        看著這滿眼的綠色,誰又能想到地處老風口的這裡曾是一片風沙成患的穷山恶水。10多年來,額敏縣組織全縣干部群眾在這裡進行了多期生態林工程建設,植樹面積達5萬畝。“陳強在這裡承包了1100余畝生態林,支出了凡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讓這裡變成为了一道生態屏蔽。”額敏縣林業和草原局造林股股長李雲波說。

        陳強是額敏縣瑪熱勒蘇鎮克孜勒阿更村村民,2002年,他拿落发中所有積蓄,承包生態林地,開始播綠。

        陳強全家齊上陣,修路拉電、開荒修田、挖坑撿石、泥土改进、圍欄護地……降服了風區多變的惡劣氣候,陸續種上了11萬棵榆樹,成活率達98%以上。

        經過10多年的呵護,在陳強栽種的1100余畝林地,現现在能時不時看到野兔、野雞、黑頸鶴、斑頭雁等野生動物出沒。

        2014年,陳強建立了額敏縣康景農業專業互助社,在老風口生態林帶空閑地鋪設了滴灌帶,栽種了蘋果、桃樹等林果和巨细葉白蠟、紅葉海棠、夏橡等景觀樹,並在樹下套種苜蓿、果菜,養殖雞鴨鵝。2015年春季,陳強從內地“取經”回來后,對1/3的樹木進行了多種嫁接。现在,該互助社已種植12萬余棵景觀樹,触及26個珍貴樹種,建設成為當地規模最大的景觀樹種培养、供應基地。

        “客岁,銷往伊犁、克拉瑪依、昌吉等地的1000多棵景觀樹,每棵賣到了800元—1100元,實現了播綠和增收的雙贏。”談起景觀樹的銷售情況,陳強笑得合不攏嘴。

        “在互助社的帶動下,今朝村裡已有賈修報、吳立新、范遵等同6家林業戶栽上陳強免費供给的2萬多棵景觀樹苗,享遭到免費技術服務和產品聯銷,發展種植面積500多畝,6家林業戶都實現了增收致富。”克孜勒阿更村村委會主任彭景瑞說。

        看好這裡發展远景的還有托裡縣農民,張保國就是此中一名。2017年,托裡縣多拉特鄉冬古列克村村民張保國在老風口承包了600畝生態林,他在林間套種苜蓿、打瓜。感觉到了種植生態林的好處,也看見了茵茵綠樹之下,前來游览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張保國從本年開始在林帶安裝滴灌帶,他說:“我要讓這600畝林地成為我家的‘綠色銀行’。”

        持續發展 再寫華章

        “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已周全顯現。往日風蝕嚴重、使人生畏的沙漠荒灘,现在已经是门路通暢、樹木茂盛、水果飄香,變成为了一片綠洲。”談起老風口的變化,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杜江濤說。

        老風口生態區內,草場植被由單一的旱生植被逐漸過渡到了多樣的中生、濕生植被,出現了野兔、狐狸、野雞、黑頸鶴等各類飛禽走獸,生態環境日趨好轉,局部小氣候也發生明顯改良。

        中國林業科學钻研院新疆分院钻研員魯天平說,塔城地區老風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的建成,有用地节制了公路風雪災害,保障了公路暢通,區域生態環境获得有用改良。

        據統計,僅2012—2014年冬,同樣受老風口風帶影響的省道201線瑪依塔斯路段風雪封路75次,清算積雪1225萬立方米,營救車輛3411輛,營救人員13470余人次,而省道221線的老風口生態治理區路段並未發生因積雪阻斷门路現象。

        魯天平說,總結塔城地區老風口20多年來的治理經驗,在多帶式防護林結構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將原本的生態防護林寬林帶、大網格渐渐更新革新為小網格、窄林帶,可以更好地發揮其防風阻雪感化,更大地晋升生態效益。選擇適合当地環境的樹種以合適的防護林更新復壯技術模式,豐富防護林體系的樹種、結構及類型等,是老風口生態防護林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钻研重點。

        為使老風口生態區實現可持續發展,塔城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在老風口生態區實行“公司+基地(互助社)+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依靠林地資源的生態環境優勢和獨特地舆優勢,以科學技術為支撐,充实操纵林下地皮資源和林蔭空間,開展農、林、牧、游览等多種項目标復合經營。

        “我們將在老風口建設經濟發展與觀光並重的生態農業觀光園、青少年生態科普教诲基地、全疆最大的生態植物園。”談起老風口生態區此后的發展标的目的,杜江濤信念实足。

        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記者手記)

        當塔城地區老風口這一抹深綠展現活着人眼前時,人們為之震动、為之贊嘆。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從飛鳥不棲、黃沙遮天的茫茫荒野到蒼翠連綿的生態寶地,老風口人書寫了一段綠色傳奇,為我們摸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引領的發展新路,創造了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事例,筑就了一道以改良生態環境、防風阻雪、保障交通、涵養水源為目标,通過以地養林促進老風口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屏蔽。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门路上,人人可為、人人當為,憑借點滴匯聚,美麗中國的弘大目標才能實現。

        在老風口採訪的幾天裡,記者看到“護綠人”的事情何其普通、單調。但他們說,守好了樹木,也就穩固了生態平安。他們用一個個堅持不懈的微行動,為大好国土涂抹上了一道又一道明快的色采,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生態福祉,助力在美麗中國長卷上寫下綠意盎然的新疆篇章。(陳 晨)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疆塔城老風口的美麗嬗變